1、前期准备工作
根据焦化设备内作业操作要求,焦化厂应成立指挥部,指定专人负责。制定作业方案和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,对职工要严格做好作业前的 教育工作,逐项进行 检查。
2、设备内作业的程序和步骤
(1)严格履行审批手续。设备内作业 办理《设备内 作业证》,在设备内高处作业的应办理《高处 作业证》,在设备内进行动火作业的还应办理《动火 许可证》。
(2)停机操作。 先缓慢卸压,使系统保持微正压;然后切断热源,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; 后严格按规定地点和方法 排放残留物。
(3)停机后的 处理工作。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方式进行管道 隔绝,有效切断电源,加挂警示牌。进入设备内作业前, 对设备内的介质进行置换、吹扫与清洗,置换作业是否符合 要求,应以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依据,确定处理方案。
(4)空气流通。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,保持设备内的空气流通良好。
(5)定时监测。在进入设备前30min内 取样分析,将可燃气体、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控制在 指标范围内,经分析处理合格后,方可进入设备内作业。作业时,至少每隔2h分析一次,发现超标立即停止作业,撤出人员。
(6)照明和防护措施。设备内照明电压应≤36V,在潮湿容器、狭小容器内作业应≤12V,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 符合防潮、防爆等 要求。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,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,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。在易燃、易爆环境中,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,不准穿戴化纤织物。
(7)个人防护。进入设备内作业的人员, 穿戴好工作服、工作帽、工作鞋,对设备内的介质了解清楚,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,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,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。在缺氧、有毒环境中,应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。特殊情况下如戴防毒面具入罐,要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,限定罐内作业时间,要进行交替作业,减少在罐内停留的时间。
(8)现场监护。进入设备内作业时,设备现场至少要有2人进行专门监护,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 措施,统一联系信号,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。监护人要熟悉设备内介质的毒性、中毒症状、火灾和爆炸性,根据介质特性备齐急救器材、防护用品。监护人所站位置应能看清设备内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。监护人除了向设备内递送工具、材料外,不得从事其他工作, 不能擅离岗位,发现设备内有异常时,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。凡进入设备内的抢救人员, 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保护用品,确保自身 ,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而冒险进入设备内救人。
(9)封闭前检查。作业完工后,工作人员、监护人员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,确认设备内无人员、工具、杂物后,方可封闭设备。
(10)设备内作业完工后的处理。作业完工后,应认真检查核对,待确认无误后,再对设备等进行试压、试漏,调校 阀、仪表和连锁装置等。对调试过关的设备,进行单体和联动试机,验收交接。